提醒成功

P16/P15双靶点抗体(C-7)多色荧光标记方案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08:43:14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能够实现对多种生物分子的同时可视化分析。P16/P15双靶点抗体(C-7)多色荧光标记,为深入探究相关细胞通路及疾病机制提供有力工具。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多色荧光标记方案。
一、实验准备
样本处理
针对细胞样本,选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,将其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盖玻片上,培养至细胞达到半汇合状态。若为组织样本,则需将新鲜组织切成薄片,厚度控制在适宜范围,如5-10μm,采用4%多聚甲醛进行固定,固定时间约为10-15分钟,之后依次经不同浓度乙醇脱水,二甲苯透明,石蜡包埋,制成石蜡切片备用。
试剂准备
抗体选择:选用特异性针对P16/P15双靶点的C-7抗体,确保抗体效价良好且无污染。可根据实验需求,选择已直接偶联荧光基团的C-7抗体,或者未标记的C-7抗体搭配合适的二抗。同时准备用于标记其他相关靶点(若有)的直标抗体或未标记抗体。
荧光染料:依据实验设计的多色标记需求,挑选发射光谱差异明显、荧光强度高且稳定性好的荧光染料。常见的如AlexaFluor系列、Cy系列等。不同荧光染料的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不同,需确保所选染料在实验设备的检测范围内且相互之间干扰小。
其他试剂:准备0.5%TritonX-100的PBS溶液用于细胞通透;含1%-5%正常血清的PBS溶液用于封闭,正常血清的物种需与二抗来源物种一致;PBS缓冲液用于样本洗涤;核染色剂如DAPI用于细胞核染色。
二、实验流程
固定与通透
固定:对于细胞样本,吸去培养基,用PBS轻柔冲洗细胞2-3次,每次2分钟。加入新鲜配制的4%多聚甲醛溶液,室温孵育10分钟。随后用PBS洗涤3次,每次3分钟。若采用组织切片,将石蜡切片置于60℃烘箱中烘烤30分钟,脱蜡后依次经二甲苯、不同浓度乙醇水化,再进行固定操作,固定方法与细胞样本类似。
通透:将固定后的样本(细胞或组织)浸入0.5%TritonX-100的PBS溶液中,室温孵育5分钟,以增加细胞膜通透性,利于抗体进入细胞内与靶点结合。之后用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。需注意,若样本在固定步骤使用了甲醇,则可省略通透步骤。
封闭
为减少非特异性结合,将样本置于含1%-5%正常血清的PBS溶液中,室温封闭1小时。封闭血清需与后续使用的二抗来源物种相同,如使用山羊抗兔二抗,则采用5%正常山羊血清封闭。
多色免疫染色
直接标记法(若使用直标抗体):封闭后,将直接偶联荧光基团的P16/P15双靶点C-7抗体及其他直标抗体(若有)用封闭缓冲液稀释至合适浓度,加入样本中,在湿盒内室温孵育1小时。孵育结束后,用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。
间接标记法(若使用未标记抗体):若C-7抗体及其他抗体为未标记抗体,则先将未标记的一抗用封闭缓冲液稀释至合适浓度,加入样本中,在湿盒内室温孵育1-2小时或4℃过夜。孵育后用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。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,二抗需与一抗来源物种对应,如兔源一抗搭配抗兔二抗,用封闭缓冲液稀释至合适浓度,室温孵育1小时。孵育结束后,再次用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。
核染色与封片
核染色:为明确细胞位置及形态,加入适量核染色剂如DAPI,按照说明书推荐浓度稀释后,加入样本中,室温孵育5-10分钟。之后用PBS洗涤3次,每次3分钟。
封片:取适量抗荧光淬灭封片剂滴于载玻片上,将标记好的样本(细胞盖玻片或组织切片)小心放置于封片剂上,避免产生气泡,轻轻按压盖玻片,使封片剂均匀分布,室温晾干后即可进行观察。
通过以上P16/P15双靶点抗体(C-7)多色荧光标记方案,能够实现对相关靶点的精准标记与观察。在实验过程中,严格把控每一个步骤,优化实验条件,有助于获得准确、清晰的实验结果,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
